2025年6月4日,随着最后一枚检测球安全回收,**集气站管线三轴超高清漏磁内检测圆满完成。5.13 GB高保真数据、零里程丢失,标志着公司在管道完整性管理领域再进一步!
一、改造先行,为检测“铺路”
1.1原收发球阀“升级”为专业球筒,解决收发难题;
1.2创新小法兰+161 mm低过盈皮碗设计,12天完成设备改造,卡堵风险↓90%。
二、清管—测径—漏磁,三步走
2.1.泡沫清管:带走杂质,给管线“洗澡”;
2.2 磁力钢刷:铁屑无处藏身;
2.3.三轴超高清漏磁检测器:10.64 km全程“CT扫描”,首末站信号清晰,数据完整率100%。
三、关键数据一览
3.1检测里程:10.64 km
3.2数据总量:5.13 GB(相当于120部高清电影)
3.3运行速度:全程可控,无急停急走
3.4 变形点:前期几何检测已锁定35处,为后续精准开挖提供坐标
四、智能分析,隐患无所遁形
高分辨率三轴传感器+AI算法,金属损失、内外腐蚀、裂纹一目了然。下一步,技术团队将逐帧解析,生成“一点一策”修复方案,并第一时间同步给业主单位。
五、幕后花絮
5.1监听小队:4处汇管三通,每处1人45分钟“蹲点”监听,只为捕捉过球瞬间;
5.2压力调控:背压稳在0.8 MPa,流量800–1500 m³/h,既保生产又保精度;
5.3应急锦囊:如遇卡阻,立即降压+现场研判,确保检测器“丝滑”通过。
本次漏磁内检测的圆满收官,不仅验证了公司“改造—检测—评估”一体化能力,更为**管线安全运行再添一道“数字保险”。未来,我们将持续以技术守护每一寸管网,让能源输送更安全、更高效!
就在本次检测收官之际,公司自主研发的Φ159 mm超高清漏磁内检测器也迎来首秀—在同一管线段同步完成验证运行,并取得“零丢点、零盲区、零缺陷漏检”的优异成绩!
【设备亮点】
✅ 自主芯:100%国产化三轴高灵敏传感器,轴向采样间距≤2 mm;
✅超清眼:金属损失识别精度提升30%,最小可检缺陷深度0.2 mm;
✅瘦身设计:整体长度缩短15%,过弯能力R=1.5D,轻松通过全线弯头;
✅ 实战检验:10.64 km连续运行,信号全程稳定,数据量再增0.8 GB,缺陷定位误差≤0.1 m。
【结果速报】
✅ 缺陷检出率:100%
✅ 重复精度:>95%
✅ AI比对:与进口设备同段数据吻合度99.2%
【意义】
Φ159的管道猪“首战告捷”,不仅填补了国内小口径高等级管线检测工具的空白,也标志着公司正式迈入“自主高端检测器+一体化服务”双轮驱动时代。未来,该设备将在更多复杂工况中批量应用,为业主降本增效,为管网安全再添“中国芯”保障!